子程序是以语句func为主格的代码块,结果需要用return语句返回。在表达式中使用func(C, xi,…) 函数,可以调用C单元格代码块中的子程序,使用的参数是xi,…。如:
|
A |
B |
1 |
func |
/create an ID |
2 |
|
>id="" |
3 |
|
>A1.run(id=id+char(65+rand(26))) |
4 |
|
return id |
5 |
=func(A1,rand(3)+3) |
|
在A1为主格的代码块,即第1~4行中,根据所给的字符长度,随机生成一个大写字母构成的ID。其中B2将网格变量id设为空字符串。B3根据子程序主格中获得的字符长度,执行循环,每次在id中随机添加一个大写字母。在每次执行前,需要先将使用的网格参数id初始化。在B4中,用return语句将网格变量id的值返回。在A5中,用func函数调用子程序,在=func(A1,rand(3)+3)中,A1表示所调用子程序的主格,rand(3)+3计算出一个3~5的随机整数作为参数,传递给子程序执行计算。这样A5中可以得到一个由3~5个随机字符构成的字符串,如:
在调用子程序时,func命令中的参数会抄入子程序的主格。
和其它程序中的子程序一样,集算器中的子程序往往是需要重复使用的,如:
|
A |
B |
1 |
=5.(func(A2,2)) |
=10.(func(A2,rand(3)+3)) |
2 |
func |
/create an ID |
3 |
|
>id="" |
4 |
|
>A2.run(id=id+char(65+rand(26))) |
5 |
|
return id |
在A1中,随机生成5个由两个字母构成的字符串,作为产品名称的缩写。B1中,随机生成10个由3~5个字符构成的字符串,作为客户名称,A1和B1中的结果如下:
从这两个例子中的代码中可以看到,子程序可以被网格中任何地方的函数调用。实际上,在网格运行时,只有当子程序被调用时,子程序所在的代码块才会被执行。
子程序与循环结构的语句,都使用在代码块中。但是,循环结构的语句只在执行主格的循环时执行,子程序则可以在任何格子中用func函数调用。当子程序未被调用时,子程序区块中的代码不会被执行。当子程序被调用时,执行到区块结束,或者到第一个return语句会结束执行并返回。如果需要返回多个结果,如何处理呢?看看下面的例子:
|
A |
B |
C |
1 |
=create(Product,Customer) |
0 |
|
2 |
func |
/create an ID |
|
3 |
|
>id="" |
>A2.run(id=id+char(65+rand(26))) |
4 |
|
return id |
|
5 |
func |
|
|
6 |
|
return [A7(A5),B7(B5)] |
|
7 |
=5.(func(A2,2)) |
=10.(func(A2,rand(3)+3)) |
|
8 |
for 100 |
=func(A5,rand(5)+1,rand(10)+1) |
>A1.insert(0,B8(1),B8(2)) |
在A5为主格的子程序中,根据参数得到了1个产品名和1个客户名,在B6中将结果构成序列返回。另外B8调用子程序时,随机生成1个产品序号和1个客户序号,作为参数输入子程序。当调用子程序的参数多于1个时,会从主格起向右填充。
在B8中,可以看到最后一次调用子程序时返回的结果:
在C8中使用结果时,再分别从序列中取出数据。第8行的程序随机生成100条数据插入A1中的序表,记录由产品名与客户名构成。执行后,A1中序表如下:
子程序不一定有返回值,当子程序代码块中没有return语句时,调用时会顺次执行到代码块结束为止。如:
|
A |
B |
C |
1 |
=create(OID,Product,Customer,Amount) |
0 |
|
2 |
func |
/create an ID |
|
3 |
|
>id="" |
>A2.run(id=id+char(65+rand(26))) |
4 |
|
return id |
|
5 |
func |
|
/add a record |
6 |
|
>B1=B1+1 |
=(rand(1000)+1)*100 |
7 |
|
>A1.insert(0,B1,A5,B5,C6) |
|
8 |
=5.(func(A2,2)) |
=10.(func(A2,rand(3)+3)) |
|
9 |
for 100 |
=A8(rand(5)+1) |
=B8(rand(10)+1) |
10 |
|
>func(A5,B9,C9) |
|
A2中的子程序和前面例子中的相同。A5中的子程序并没有return语句,此时子程序没有返回值,每次运行时只是在A1的序表中添加一条记录。因此,在B10调用A5中的子程序时,可以用>开头,子程序的调用会执行到A5的代码块结束为止。
在A9中,循环生成100条测试数据,填入A1的序表中,结果如下:
在子程序中,可以使用递归调用自身。如:
|
A |
B |
C |
1 |
func |
|
|
2 |
|
if A1<=0 |
return 1 |
3 |
|
else |
>A5=A5+string(A1)+";" |
4 |
|
|
return A1*func(A1,A1-1) |
5 |
="" |
|
|
6 |
=func(A1,12) |
|
|
A1的子程序中,根据传入的数据判断,当其大于0时,在C4中递归调用自身,计算阶乘。A6中计算12的阶乘如下:
在子程序被调用时,将每次使用的参数记录在了A5的字符串中,可以从中看到递归调用的过程:
使用递归调用,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,如:
|
A |
B |
C |
1 |
func |
|
|
2 |
|
=A1\B1 |
=A1%B1 |
3 |
|
if C2==0 |
return B1 |
4 |
|
else |
return func(A1,B1,C2) |
5 |
=func(A1,4557,5115) |
|
|
这个例子中用欧几里得算法求解2个数的最大公约数。A5中得到4557与5115的最大公约数如下:
在子程序中,也可以不写return来返回结果,此时,将返回子程序区段中,最后一个以=开头的计算格的值。如:
|
A |
B |
C |
1 |
func |
/create an ID |
|
2 |
|
>id="" |
>A1.run(id=id+char(65+rand(26))) |
3 |
|
=id |
Test |
4 |
=5.(func(A1,2)) |
=10.(func(A1,rand(3)+3)) |
|
在这里,A1的子程序中,并没有return语句。在这时,返回的结果是子程序区段中,最后一个以=开头的计算格的值,也就是B3的格值,而不是常数格C3。因此,返回的结果相当于再B3中用return id。此时,A4中的结果仍然是随机生成5个由两个字母构成的字符串,B4中也仍然是随机生成10个由3~5个字符构成的字符串。